撰写高质量的巡察报告需遵循三大核心原则:政治性、真实性、可行性。 巡察报告作为巡察成果的核心载体,必须突出政治巡察定位,用事实支撑问题表述,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才能为党委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
政治性原则是根本。巡察报告必须紧扣“政治体检”职能,聚焦被巡察党组织在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透过业务看政治,避免陷入具体事务检查。语言表述需使用党言党语、纪言纪语,确保每一句话都有政策依据和典型事例支撑,体现政治高度和精准“画像”能力。
-
真实性原则是生命线。报告中的问题需有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数据作为底稿支撑,做到“见人见事见时间”。通过谈话记录、财务凭证等材料多维度印证,避免主观臆断或模糊表述。对重大问题的定性需严格对照**党规,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确保客观公正、震慑有力。
-
可行性原则是关键。整改建议需与问题一一对应,结合被巡察单位实际“开方治病”。针对立行立改问题明确时限,对系统性难题提出制度性解决方案,避免“一刀切”。同时注重建议的指导性,帮助被巡察单位从政治层面纠偏,推动标本兼治。
巡察报告的权威性源于扎实的巡察过程和严谨的撰写态度。只有坚持三原则有机统一,才能实现“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巡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