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察后评估报告是反映巡察工作成效的重要文件,核心在于客观总结巡察成果、精准指出问题并提出可操作性建议。撰写时应紧扣巡察目标,突出问题导向、数据支撑、整改建议三大要点,确保报告既全面反映巡察情况,又能推动问题解决。
-
明确框架结构
报告通常分为引言、巡察概况、发现问题、整改建议和总结五部分。引言简述巡察背景和目的;巡察概况说明时间、范围、方式等基本信息;发现问题需分类列举,如党的建设、作风建设等;整改建议要具体到责任单位和时限;总结部分强调巡察意义和后续要求。 -
突出问题与数据结合
列举问题需避免主观描述,用具体事例、数据或对比分析佐证。例如,“某单位会议记录缺失率达30%”比“记录不规范”更具说服力。问题分类可参考政治巡察“四个落实”标准(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等)。 -
整改建议需可量化
建议应针对问题逐条提出,避免空泛。例如,“完善财务制度”可细化为“1个月内修订报销流程,增加三级审核环节”。同时明确责任主体(如“党委牵头,纪委监督”)和完成时限,便于后续跟踪。 -
语言简洁,避免模糊表述
全文需用第三人称、公文用语,避免“可能”“大概”等模糊词。问题描述可采用“巡察发现……”“存在……现象”等句式;建议部分多用“建议限期整改”“责成……落实”等明确指令。
撰写巡察后评估报告的关键是将问题说透、建议提实,最终形成一份既能向上级汇报、又能向下推动整改的“行动指南”。报告完成后,需同步整理问题清单和佐证材料作为附件,确保每个结论有据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