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冲突的五个阶段通常由管理学家史蒂文·洛芬斯提出,具体如下:
一、潜在对立阶段
这是冲突的起始阶段,双方存在潜在的矛盾或不一致,但尚未表现出来。这种矛盾可能源于价值观、目标或资源的竞争,但双方尚未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或不愿正视。
二、认知与情感投入阶段
在此阶段,双方开始意识到潜在冲突,并对问题进行认知和情感上的投入。消极情绪可能导致对问题的片面理解或逃避,而积极情绪则可能促使双方寻求解决方案。
三、行为意向阶段
个体开始形成具体的行为计划,情感与行为之间建立联系。此时,双方会评估不同行为的后果,并决定采取何种行动。行为意向直接影响冲突的性质和解决方向。
四、行为阶段
这是冲突的公开化阶段,双方采取具体行动应对矛盾。可能表现为直接对抗、协商或妥协。此阶段的行为可能偏离初始意图,需通过有效沟通进行引导。
五、结果阶段
冲突行为产生实际后果,双方对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可能强化或缓解冲突,甚至引发新的矛盾。有效处理结果有助于防止冲突升级。
补充说明
-
冲突解决策略 :不同阶段需采用不同策略。例如,在认知与情感投入阶段,可采用情绪调节技巧;在行为阶段,建议通过协商或调解解决问题。
-
注意事项 :冲突处理需避免过度内耗(如自我怀疑)或道德批判(如指责对方),应关注共同问题而非单一责任方。
以上阶段并非严格线性过程,可能相互交织。理解冲突发展规律有助于采取更有效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