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将条文中的“帐”统一修改为“账”是在2024年6月28日通过的修正案中明确规定的,自2024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修改体现了国家对会计术语规范化的重视,终结了行业长期存在的用字分歧,统一使用“账”字表述财务记录相关概念(如“账簿”“记账”),而“帐”字仅保留原义(如“蚊帐”)。
-
修正背景与法律依据
此次修改源于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会计法〉的决定》,其中第十五条第七款明确要求将条文中的“帐”改为“账”。此前,会计法自1985年颁布后历经多次修正,但“帐”字沿用多年,与2001年教育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的规范存在差异。 -
术语规范化的意义
“账”字专用于财务领域的历史可追溯至清朝,而“帐”字本义为“帷帐”,南北朝后引申为簿籍。此次修改不仅遵循语言学规范,还提升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可比性,避免因用字混乱引发的歧义。 -
行业影响与执行要求
新规实施后,所有会计文书、系统及教材需同步更新术语,例如“帐簿”改为“账簿”、“记帐凭证”改为“记账凭证”。财会人员需注意法律条文与实务操作的统一,确保合规性。
总结:2024年会计法修正案以“账”代“帐”是行业用字标准化的重要里程碑,建议从业者及时调整工作习惯,关注后续配套细则的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