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听儿歌活动的目标可分为认知、语言、情感和动作技能四个维度,具体如下:
一、认知目标
-
理解儿歌内容
幼儿需通过倾听和观察图片/视频,理解儿歌所描述的事物(如小草跳舞、小鸡成长等)及其内在逻辑。
-
感知语言与意境
学习儿歌中的韵律、押韵特点,感受语言的节奏美和意境美(如《花灯谣》的欢快节奏,《保护动物歌》的节奏感)。
二、语言目标
-
发音与语调
掌握儿歌中的生僻字音(如翘舌音“穿”“说”)和轻柔/加重的语调变化,用富有感情的方式朗诵。
-
表达与互动
能够根据儿歌内容进行简单复述,并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与同伴互动,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
情感共鸣与体验
通过儿歌中的故事(如小动物成长)引发情感共鸣,体验快乐、好奇、关爱等情绪,并学会用语言表达(如分享开心事)。
-
审美情趣培养
培养对音乐、诗歌的兴趣,感受艺术作品带来的愉悦感,形成初步的审美能力。
四、动作技能目标
-
身体协调性
结合动作模仿(如公鸡拳、小鸡步)和音乐律动,提升肢体的灵敏度和协调性。
-
创编与表现能力
在理解儿歌基础上,尝试创编简单歌词或动作,增强创造力和表现力。
活动建议 :
- 采用游戏导入(如“听声音”猜谜)激发兴趣,再通过示范、跟唱等方式学习儿歌。- 结合情景表演(如角色扮演小动物)加深理解,鼓励幼儿用自然语言表达感受。- 家庭延伸: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创作家庭儿歌,强化语言表达与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