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2017年修订)是规范企业套期业务会计处理的重要准则,旨在反映企业风险管理活动对财务状况的影响。以下是核心要点:
一、基本定义与分类
-
套期定义
企业为管理外汇、利率、价格、信用等风险,通过指定金融工具对冲风险敞口的活动。套期分为三类:
-
公允价值套期 :针对已确认或未确认的资产/负债、确定承诺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
-
现金流量套期 :针对与资产/负债相关的现金流量变动风险;
-
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针对境外经营外汇风险敞口。
-
-
风险成分识别
需单独识别并可靠计量的风险成分,包括特定市场环境下仅由特定风险引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部分。
二、会计处理要求
-
套期关系评估
企业需评估套期工具与被套项目的关联性,确保风险敞口与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相关。
-
套期会计应用条件
企业需同时满足:
-
风险敞口与套期工具存在因果关系;
-
套期工具与被套项目经济关系密切;
-
企业具备管理该风险的能力。
-
-
终止条件
仅在企业不再符合上述条件时方可终止套期会计,不得自行终止。
三、披露要求
企业需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要求,披露套期会计的相关信息,包括套期工具、被套项目、套期关系等。
四、适用范围
适用于境内外同时上市企业及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