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运资金管理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4号(财会〔2021〕1号)是财政部为规范社会资本方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而发布的会计处理规范,主要涉及PPP项目合同的会计处理和基准利率改革对现金流量的影响。以下是核心内容
一、PPP项目合同的会计处理
-
合同定义与特征
PPP项目合同需同时满足“双特征”和“双控制”:
-
双特征 :社会资本方在运营期间代表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服务并获取补偿;
-
双控制 :政府方控制项目资产提供的公共产品/服务类型、对象、价格,或控制项目终止时的重大剩余权益。
-
-
会计处理原则
-
收入确认 :采用“建设-运营-移交”模式,将项目分为建设期、运营期和移交期,分别进行会计处理;
-
资产与负债的划分 :项目资产按合同规定确认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相关负债按实际融资情况确认。
-
-
财务报表影响
通过合理划分资产和负债,确保资产负债表真实反映项目财务状况,同时优化现金流管理。
二、基准利率改革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
现金流量确定基础变更
基准利率改革后,PPP项目现金流量的折现率由固定利率调整为与市场利率挂钩的浮动利率,需采用实际利率法重新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
会计处理调整
-
初始确认 :按原基准利率计算初始现金流量现值;
-
后续调整 :每个报告期间根据实际利率法重新计算利息费用和现金流量现值。
-
三、其他关键要求
-
会计政策一致性 :需与《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准则保持一致;
-
信息披露 :需在财务报告中充分披露PPP项目合同的主要条款、风险及会计政策。
四、实施意义
该解释通过规范PPP项目会计处理,提升了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同时促进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