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入》的核心在于规范企业收入的确认、计量和披露,其最大亮点是采用“控制权转移”作为收入确认的统一标准,取代了旧准则中“风险报酬转移”的复杂判断,并引入多重交易合同的分摊原则和特定交易的细化规定。 新准则自2018年起分阶段实施,覆盖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产生的收入,明确排除了金融工具、租赁等特殊交易。
-
收入确认的核心条件
新准则要求同时满足五项条件:合同经各方批准并承诺履行、权利义务明确、支付条款清晰、合同具有商业实质、对价很可能收回。关键变化在于以“客户取得商品控制权”为确认时点,即客户能主导商品使用并获取几乎全部经济利益时,企业方可确认收入。例如,电商平台在商品签收且退货期届满后确认收入,而非发货时。 -
多重交易合同的分摊处理
对于捆绑销售(如“充话费送手机”),需拆分各履约义务并按单独售价比例分摊交易价格。手机销售部分在交付时确认收入,话费部分则随服务提供分期确认。这一规则有效防止企业通过打包交易操纵利润。 -
特殊情形的计量规则
- 融资性质交易:若合同价款分期收取且含重大融资成分,需按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差额按实际利率法摊销。
- 折扣与折让:现金折扣按全额确认收入,实际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销售折让直接冲减当期收入。
- 劳务收入:采用完工百分比法,需可靠计量完工进度、成本及经济利益流入可能性。
-
披露与衔接要求
企业需在财报附注中说明收入确认政策、完工进度方法及各类收入金额。首次执行新准则需追溯调整,但允许简化处理(如仅调整首次执行当年年初数)。
总结:新准则通过统一标准、细化规则提升了财务信息的可比性与透明度,企业应重点关注控制权判断、合同拆分及公允价值计量等实操难点,确保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