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范围更广,处理更规范
新会计准则对职工薪酬的规范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主要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工薪酬的定义与范围
-
广义定义 :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
具体内容 :
-
短期薪酬 :服务期内需支付的薪酬,如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
离职后福利 :退休或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补偿,如养老金、医疗保险等。
-
辞退福利 :劳动合同解除前的补偿。
-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长期带薪缺勤、长期残疾福利、长期利润分享计划等。
-
二、会计科目设置
-
一级科目 :设“应付职工薪酬”,下设工资薪酬、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应付辞退补偿等二级科目。
-
科目调整 :取消原科目“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统一归入“应付职工薪酬”。
三、会计处理方法
-
短期薪酬处理 :在服务期间确认为负债,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
离职后福利处理 :
-
设定提存计划 :按应缴存金额确认负债,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
设定受益计划 :按服务成本、利息费用等计算义务,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
-
非货币性福利处理 :按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计入成本或费用,实际发放时冲回。
-
带薪缺勤处理 :
-
累积带薪缺勤 :服务期间确认负债,按未行使权利金额计量。
-
非累积带薪缺勤 :实际发生时确认费用。
-
四、其他重要变化
-
福利费核算调整 :取消按工资总额14%计提的要求,按实际发生额列支。
-
信息披露要求 :需披露职工薪酬构成、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及变动情况。
五、影响与意义
-
规范管理 :统一了职工薪酬的确认、计量和披露,提升财务信息透明度。
-
激励机制 :通过长期薪酬计划(如股权激励)优化人才激励机制。
-
成本控制 :细化核算范围,便于企业进行薪酬成本预算和统计。
新准则通过扩展定义、优化科目设置、规范处理流程,旨在更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人工成本,同时为企业薪酬管理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