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职工薪酬细则明确规定了企业支付职工报酬的会计处理方式,核心内容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等分类,强调按服务受益对象分摊成本,并引入公允价值计量非货币性福利。**以下分点解析关键内容:
-
薪酬范围全面覆盖
职工薪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传统项目,同时新增辞退福利、长期带薪缺勤等,甚至延伸至职工家属福利。企业需按实际发生或权责发生制确认负债,确保核算完整性。 -
分类确认与计量规则
- 短期薪酬:实际发生时确认为负债,按受益对象计入成本或当期损益。例如,生产人员薪酬计入产品成本,管理人员薪酬计入管理费用。
- 离职后福利:分设定提存计划(如养老保险)和设定受益计划(如补充退休金),后者需精算折现,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 辞退福利:满足条件时一次性确认为预计负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
非货币性福利的公允价值计量
企业以自产产品或外购商品发放福利时,需按公允价值计量。若无法可靠取得,可按成本计量,确保报表透明度。 -
披露要求强化透明度
企业需在附注中披露薪酬项目、期末应付金额及计算依据,尤其对设定受益计划精算假设、辞退补偿标准等关键信息需详细说明。
总结:职工薪酬细则通过细化分类与计量规则,提升了人工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同时推动企业薪酬管理与国际准则接轨。企业应结合业务实际,规范账务处理并完善披露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