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会计账务处理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环,涉及工资计算、计提、发放及税务处理等环节。以下是具体流程及分录说明:
一、工资核算与科目设置
-
工资核算范围
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如交通补贴、餐补)、加班费等现金收入,但不包括公务费。
-
会计科目设置
-
应付职工薪酬 :总账科目,核算企业应支付给职工的薪酬。
-
明细科目 :根据薪酬类型设置,如“工资”“社保”“福利费”“辞退福利”“职工教育经费”等。
-
二、工资计提(月末/季末)
-
计提分录
根据员工部门归属,将应发工资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科目:
-
生产工人:借:生产成本--直接人工
-
车间管理人员:借:制造费用
-
管理部门人员:借:管理费用
-
销售部门人员:借:销售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
-
附加费用核算
包括社保(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个人缴纳部分、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需在计提时一并计算。
三、工资发放
-
发放分录
实际支付工资时,从“应付职工薪酬”转出至“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并扣除个人所得税、社保个人缴纳部分: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其他应付款--社保个人缴纳部分。
-
注意事项
-
工资发放需与银行流水核对,确保准确性。
-
代扣代缴的税费需及时申报缴纳。
-
四、其他相关处理
-
长期薪酬核算
上市公司需增加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设定提存计划等科目,核算职工长期收益。
-
税务合规
-
工资薪金所得需依法申报纳税,税率根据累计预扣法计算。
-
社保个人缴纳部分需在发放时扣除,企业承担部分计入相关费用科目。
-
示例流程图
工资核算 → 应付职工薪酬(计提) → 工资发放(实际支付) → 税务申报
通过规范处理,企业可确保财务报表真实性,同时保障员工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