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土地管理法》全文的核心修订聚焦于土地权益保护、规划体系优化与市场化改革,重点包括:破除集体建设用地入市障碍、强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完善征地程序与补偿机制,并首次明确国土空间规划的法律地位。
-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新法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划、依法登记且经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后,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直接入市,打破城乡土地二元结构,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性收益权。使用者可依法进行转让、互换或抵押,激活土地要素市场。 -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升级
将“基本农田”全面修改为“永久基本农田”,要求落实到地块并纳入数据库严格管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耕地承包期届满后自动延长30年,草地、林地承包期依法相应延长,强化长期稳定性。 -
征地程序透明化与补偿合理化
新增征地前协商、听证等程序,保障农民知情权与参与权。补偿标准从“年产值倍数法”改为“区片综合地价”,综合考虑土地区位、经济发展等因素,并增加农村住宅补偿和社会保障费,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 -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法定化
明确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各类开发保护活动的基本依据,取代原有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强调生态优先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实现“多规合一”的统筹管理。
提示: 新法实施后需关注地方配套细则,尤其是集体土地入市的具体操作流程与补偿标准。建议农民群体及时了解自身权益变化,企业投资需严格遵循用途管制与规划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