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是指在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中,因划定不实、违法占用、严重污染等问题,导致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减少或质量下降时,通过重新调整和补充划定,确保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质量提升、布局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补划背景
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举措。我国耕地资源稀缺,永久基本农田作为粮食生产的精华区域,必须实行特殊保护。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初期,部分区域存在划定不实、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补划成为巩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成果的关键手段。
二、补划流程
永久基本农田补划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
- 现状核查:全面梳理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识别存在问题的区域。
- 调整规划:依据耕地现状分布、质量及粮食种植情况,依法调整划定区域。
- 补划实施:按照“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布局更优化”的原则,补充划定符合条件的耕地。
- 上图入库:将补划成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确保管理规范。
三、补划的意义
- 保障粮食安全:补划确保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稳定,为粮食生产提供坚实基础。
-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调整布局,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 推动农业现代化:补划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提升耕地质量,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四、补划的实践案例
例如,海南省在全国率先出台《海南省建设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调整补划管理办法》,对因重大建设项目占用的永久基本农田进行补划,并严格规范补划程序,确保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五、总结
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是巩固耕地保护成果、优化耕地布局的重要手段。通过补划,不仅能够解决划定不实等问题,还能提升耕地质量,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