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基本农田耕地保护法明确提出,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占补平衡制度完善以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严控“非农化”“非粮化”,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1. 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 数量保护: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 质量提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配套,提升耕地生产能力。
- 生态保护:注重耕地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促进绿色农业发展。
2. 完善占补平衡制度
- 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做到数量平衡、质量平衡、产能平衡,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等问题。
- 推行“以补定占”机制,确保耕地占用的同时实现补充。
3. 强化耕地保护责任
- 建立“党政同责”考核机制,将耕地保护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
- 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通过智能化管理手段提高监管效率。
4. 促进耕地利用优化
- 推动耕地“南北双增”,优化耕地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鼓励农民参与耕地保护,调动各方积极性。
总结
2024年基本农田耕地保护法通过一系列硬措施,全面加强耕地保护,不仅保障了粮食安全,还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还需持续推进制度创新和技术应用,确保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