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土地转包合同需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土地用途、转包期限及费用支付方式,并遵循《农村土地承包法》相关规定,确保合同合法有效。关键点包括:合同主体信息完整化、土地四至范围精确化、权利义务条款具体化、违约责任可执行化。
-
合同主体与土地信息
- 转出方与转入方需注明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及户籍地址,确保双方身份真实可追溯。
- 土地信息必须详细描述地块位置、面积、四至范围(东至、南至、西至、北至),并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编号。例如:“转包土地位于XX村XX组,面积X亩,东至XX河、南至XX路……”。
-
转包期限与费用支付
- 期限不得超过原承包合同剩余年限,建议分段说明起止日期(如2025年1月1日至2030年12月31日)。
- 费用支付需明确金额、支付方式(一次性/分期)及时间节点。例如:“转入方每年支付转包费XXXX元,于每年X月X日前以银行转账方式支付”。
-
权利义务条款
- 转出方义务:保障土地承包权无争议,不得干涉转入方合法生产经营,协助解决土地纠纷。
- 转入方义务:不得改变土地农业用途(如建房、采矿),保护土壤肥力,承担土地改良费用。若涉及耕地,需强调“禁止非粮化”限制。
-
违约责任与争议解决
- 违约条款需量化赔偿标准,例如:“转入方逾期支付费用超30日,按日千分之一支付违约金;转出方单方收回土地,需赔偿转入方投入成本及预期收益”。
- 争议解决优先约定协商或村委会调解,调解不成可提交属地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
-
合同生效与备案
- 合同需经双方签字捺印,并注明签订日期。
- 建议向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备案,增强法律效力。涉及集体土地的,需取得发包方(村委会)书面同意。
提示: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口头约定无效;涉及大规模土地转包(如50亩以上)或期限超5年,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审核条款,避免因内容瑕疵引发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