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制度创新、技术赋能与区域协同破除要素流通壁垒,推动数据资产、税务服务及民营经济高效融入市场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需通过系统性举措激活要素活力,消除市场壁垒。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成为关键支柱,其核心在于打通数据资源跨区域、跨行业流动瓶颈。深圳数据交易中心构建“数据商-数据经纪人-数据投行”生态,2023年交易额突破50亿元,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累计发放超370张数据资产登记凭证,覆盖全国22省市。技术支撑方面,“东数西算”工程优化算力配置,深圳市建立的数据安全预警平台运用AI技术实时监测风险,降低市场准入合规成本。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试点经验加速复制,如海南自贸港试点数据跨境流动“极简审批”,深港数据互通量大幅增长,推动全国数据要素流通效率提升30%以上。
税务服务升级与跨区域协同治理为市场要素流通提供坚实保障。河北省税务部门自2021年起推行京津冀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统一100项征管服务标准;2024年华北五省联合发布区域性裁量基准,将高频轻微违法行为纳入精细化管理,执法精确度提升50%。跨省通办服务显著优化,河北搭建1221个远程虚拟窗口,2024年7月至2025年3月累计办理跨区域业务9.37万户次,企业迁移周期从20天压缩至1小时,纳税人满意度达92%。税收政策精准赋能物流、农业等关键领域,秦皇岛冀盛物流通过税费减免实现营收增长18%,唐山市农产品企业凭政策红利拓展国际市场,出口额提升40%。
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环境优化成为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引擎。政策明确“两个毫不动摇”,破除地方保护主义,规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全国范围内取消强制本地注册及采购限制。2023年国务院专项督查显示,企业跨区域迁移手续简化率达85%,招投标壁垒下降60%。税收优惠与技术创新支持政策精准落地,民营企业在5G、新能源等领域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25%。司法体系强化公平合规审查,《公平竞争审查条例》闭环执行率提升至80%,企业**周期缩短40%,市场主体信心指数创五年新高。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需持续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强化税务与司法协同治理,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方能在数字经济时代释放改革红利,增强中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