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安全生产需从源头防控风险,核心措施包括: 改善作业环境(如设置防暑降温设施)、强化重点领域监管(危化品、建筑施工等)、提升应急能力(预案演练与物资储备)。以下为具体实践要点:
-
优化作业条件
合理调整工作时间,执行“做两头、歇中间”制度,避免高温时段露天作业。工作场所增设饮水点,配备防暑药品,确保通风降温设备有效运行。对高温岗位人员实施健康监测,预防中暑事件。 -
聚焦高危领域
危化品领域需加强储罐压力监测,防止高温引发泄漏;建筑施工需排查临时用电、高空作业隐患;冶金工贸行业严格有限空间作业审批,防范气体中毒。同步强化城镇燃气管道巡检,杜绝高温变形导致的安全事故。 -
完善应急体系
结合气象预警动态调整预案,开展防中暑、消防、防汛等多场景演练。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前置救援物资与专业力量,确保突发情况快速响应。加强员工急救培训,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
深化宣传教育
通过线上案例解析、线下演练示范,普及高温避险知识。重点针对户外作业人员、社区老人等群体,强化防溺水、用电安全等风险意识,形成全员参与的防控格局。
夏季安全生产需统筹“人、物、环、管”四要素,通过科学调度、精准防控与责任闭环,将季节性风险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