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品分类9类一览表包含爆炸品、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氧化性物质、毒性物质、放射性物质、腐蚀性物质及杂项危险物质,覆盖运输储存中常见风险类型,需严格按国际标准管理。
-
第1类:爆炸品
包括火药、烟花、雷管等,因化学反应易引发爆炸,需远离热源与震动,运输时使用防爆容器并明确标识。 -
第2类:气体
分为易燃气体(如氢气)、非易燃无毒气体(如氮气)和毒性气体(如氯气),存储需控制压力,避免泄漏与高温环境。 -
第3类:易燃液体
如汽油、酒精,闪点低易挥发,须密封保存于阴凉处,运输时防静电并远离氧化剂。 -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质/遇水易燃物
包括硫磺、白磷(自燃)、金属钠(遇水反应),存放需隔绝湿气与空气,单独分区管理。 -
第5类:氧化性物质与有机过氧化物
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具强氧化性,需远离有机物,避免混合存放引发剧烈反应。 -
第6类:毒性及感染性物质
涵盖农药、医药毒素(如氰化物)及病毒样本,需密闭包装,操作时佩戴防护设备,防止人体接触。 -
第7类:放射性物质
如铀、医疗放射源,需专用铅容器屏蔽辐射,运输中监测剂量,人员定期接受安全培训。 -
第8类:腐蚀性物质
包括硫酸、氢氧化钠,可腐蚀金属或损伤人体组织,存储使用耐腐蚀材质容器,避免与酸碱接触。 -
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
如锂电池、石棉、干冰等,风险多样,需根据具体特性制定操作规范,重点关注环境危害与运输限制。
正确识别危险品分类是安全管理的基础,操作中需参照《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建议书》等法规,确保包装、标签及应急处置符合标准,降低事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