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货运输冬季安全例会需聚焦低温环境风险防控、车辆设备维护、驾驶员专项培训及应急预案演练四大核心内容,通过制度强化、实操演练和案例复盘,确保运输安全零事故。
-
风险识别与防控
冬季危货运输面临低温导致的危化品性质变化、冰雪路面打滑、能见度降低等叠加风险。例会需重点分析辖区典型事故案例(如危化品泄漏、车辆侧翻),明确桥梁、涵洞等易结冰路段为关键监控点,要求企业落实“防冻、防滑、防泄漏”三防措施,并利用动态监控系统实时预警恶劣天气。 -
车辆与设备专项检查
所有危货运输车辆需完成换季保养,重点检测制动系统、轮胎抓地力及防冻液有效性。强制装备防滑链、雪地胎等应急设备,对液化气罐车等特殊车辆增加密封性检查频次。建立“一车一档”维护台账,杜绝“带病上路”。 -
驾驶员安全能力提升
开展冰雪路面控速、紧急避障等实战演练,强化“缓加速、慢转向、长车距”驾驶原则。结合心理辅导与健康监测,避免疲劳驾驶。新增危化品低温特性及泄漏应急处置课程,确保驾驶员掌握灭火器使用、疏散警戒等技能。 -
应急响应机制优化
修订冬季专项预案,明确事故上报流程(如30分钟内需说明危化品种类、泄漏量)。每季度开展多部门联合演练,模拟雪天危化品追尾场景,测试通讯联络、救援协作效率。落实24小时领导带班制度,储备防寒物资与专业救援设备。
提示:企业需将例会决议转化为检查清单,通过“培训-执行-复查”闭环管理压实责任,同时利用数字化工具(如防冻液液位传感器)提升风险预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