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废库日常检查记录表是确保危险废物规范贮存的核心管理工具,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标准化检查预防泄漏、混放等安全隐患,同时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等法规要求。关键检查项包括防渗漏措施、分类标识、应急设施及台账完整性,需每日执行并留存记录至少3年。
检查内容需覆盖物理环境与合规流程。地面防腐防渗处理是基础,需重点检查裙角、收集槽是否无裂缝;液体危废储存区域必须配备导流沟或托盘,挥发类危废仓库需确认气体净化装置运行正常。标识系统需双重验证,包括仓库门口的三角形警告标志(边长40cm黄底黑字)和容器标签(含成分、危险类别、产生单位等完整信息),标签脱落或字迹模糊需立即更换。
分类管理要求执行“五距原则”。垛与墙距≥0.5米、垛距≥1米、顶距≥0.3米,不相容危废(如酸类与氰化物)必须物理隔离。台账需记录入库时间、批次、转移联单编号,电子与纸质版同步存档。消防配置需针对危废特性,例如有机溶剂库房应配备泡沫灭火器而非水基设备,防雷装置接地电阻需≤10Ω。
异常处理机制决定检查实效性。发现泄漏应立即启动吸附棉围堵,包装破损需转移至备用容器;温湿度超标(如甲类仓库超过28℃)需启动强制通风。建议每月结合《危险废物隐患排查清单》开展全面核查,并将防爆摄像头监控录像保存90天以上作为辅助证据。
定期使用可燃气体检测仪校准环境安全阈值,同时通过员工防护装备穿戴率、应急演练参与度等软性指标强化执行。最终形成的检查记录应包含整改闭环证据(如前后对比照片),这是应对环保突击检查的关键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