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青春期心理课教案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身心变化,培养健康的心理调适能力,重点包含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三大板块内容。
一、自我认知教育
- 生理变化科普:用动画或图片直观讲解身高、体重、第二性征等变化,消除神秘感。
- 心理特点引导: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理解独立意识增强、自尊心变强等典型心理特征。
- 接纳训练:设计"成长树"互动游戏,鼓励学生写下对自身变化的积极评价。
二、情绪管理策略
- 识别情绪:用表情卡片帮助学生命名情绪(如愤怒、焦虑),明确"所有情绪都正常"。
- ABC疗法简化版: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明白"事件→想法→情绪"的关联性。
- 实用技巧:教授深呼吸法、运动宣泄、绘画日记等适合小学生的调节工具。
三、人际交往能力培养
- 家庭关系:布置"亲子对话任务",鼓励与家长分享课堂所学,减少代沟冲突。
- 同伴相处:通过小组合作游戏强调尊重差异,学习非暴力沟通话术(如"我感到…因为…")。
- 防欺凌教育:模拟场景训练拒绝技巧,明确"报告老师不是打小报告"的认知。
建议每节课预留10分钟自由提问,用匿名纸条收集真实困惑,后续课程针对性调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