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中心课程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Bruner),他提出的“结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和螺旋式课程设计**,对现代教育体系影响深远。
-
结构主义理论的核心
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学科的关键是掌握其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即“结构”)。例如,数学中的“函数”概念或生物学中的“进化论”是学科核心,学生通过理解这些结构能举一反三,迁移到更复杂的问题中。 -
螺旋式课程设计
他主张课程内容应按“螺旋上升”的方式编排,即同一主题在不同学段重复出现,但深度和广度逐级提升。比如,小学生通过故事接触“历史”,中学阶段分析历史事件因果,大学则探讨史学理论。 -
发现学习法
布鲁纳提倡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如实验、提问)发现知识,而非被动接受。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
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他的理论推动了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课程改革(如“新数学运动”),并启发了项目式学习(PBL)和STEM教育的设计,强调跨学科整合与深度理解。
布鲁纳的学科中心思想至今仍是课程设计的重要参考,其核心理念——“学习如何学习”——提醒教育者关注知识的结构性与学生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