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穿孔的护理措施需围绕急救处理、并发症预防、营养支持和心理干预展开,关键要点包括快速禁食禁水、胃肠减压、动态监测生命体征、抗感染治疗及心理疏导,以降低感染风险和提升恢复效率。
肠穿孔因肠道内容物外漏导致急性腹膜炎和全身感染,需立即启动急救护理。首要措施是绝对禁食禁水,避免加重消化道负担,同时通过鼻腔插入胃管实施胃肠减压,持续引出胃肠道气体和液体以降低腹压。静脉补液需同步进行,快速补充电解质、葡萄糖及生理盐水以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术后护理中应采用半卧位体位,监测生命体征及腹部症状变化,重点观察肠鸣音恢复情况以评估肠道功能。
抗感染是护理核心环节之一。根据医嘱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他啶或头孢曲松,定期评估用药效果并调整方案,同时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观察红肿、渗液等感染征象。一旦发现异常需立即报告医生,必要时扩大清创范围或更换抗菌药物。术后初期采用肠外营养支持,逐步过渡至清流食、半流食的肠内营养模式,严格控制进食量和种类以适配肠道恢复进度。
心理护理同样不可忽视。患者常因突发重症和手术创伤产生焦虑恐惧,护理人员需通过主动沟通缓解负面情绪,普及阶段性康复目标以增强治疗信心。针对长期卧床患者需定时协助翻身和肢体活动,预防压疮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出院前需发放图文版护理指南,明确复诊时间及异常症状预警指标,确保延续性护理的连贯性。
肠穿孔护理需建立多维管理框架,涵盖术前急救、术后监护、营养支持和心理建设四大模块。严格遵循医嘱执行每项护理措施的重视患者主观感受与个性化需求,通过规范化操作和人文关怀协同加速康复进程。定期组织复盘会议总结典型病例经验,持续优化专科护理流程,最终实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升生存质量的双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