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可概括为五大维度,具体如下:
一、唯物史观
-
基本观点
包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人生价值在于社会贡献等。
-
科学方法
通过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联系、矛盾、发展)揭示历史本质,使历史学成为科学学科。
-
实践意义
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分析现实问题,理解历史发展总趋势(如社会形态演进、经济基础变革)。
二、时空观念
-
时间维度
以历史纪年、时序、年代尺等工具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如特定历史时期的标志性事件。
-
空间维度
结合地理条件分析历史现象,如战争、经济活动的地域差异。
-
综合应用
通过时空框架建构历史事件间的关联,理解历史发展的连续性、统一性与多样性。
三、史料实证
-
史料辨析
区分史料真伪,运用分类、验证等手段筛选可信信息。
-
历史重构
以史料为基础重现历史场景,如通过文献、考古资料复原事件细节。
-
实证精神
强调“历史是过去对现实的解释”,通过实证方法接近历史真实。
四、历史解释
-
理性分析
以史料为依据,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事件因果关系,如战争爆发的经济、政治动因。
-
多元视角
采用唯物史观、社会史观等不同视角解读历史,避免单一化。
-
价值判断
在解释中融入道德评价,如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对后世的影响。
五、家国情怀
-
文化认同
培养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理解民族精神与历史发展的关联。
-
责任担当
引导学生以“天下为公”理念参与现实社会建设,形成健全人格。
-
全球视野
在认同民族历史的关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普遍价值。
补充说明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通过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创新实现,既注重知识传授,更强调能力与情感态度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