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地理核心素养目标聚焦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四大维度,旨在培养学生用地理视角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四大素养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地理学科育人的核心框架。
-
区域认知
强调通过空间定位、特征分析与区域比较,理解不同尺度区域的差异性。例如分析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布局时,需结合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要素,形成系统性认知。 -
综合思维
要求跨要素、跨时空整合地理知识。如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需综合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多因素,建立"自然-社会"耦合分析模型。 -
人地协调观
核心是辩证看待人类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通过案例教学(如荷兰围海造田的生态补偿),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
地理实践力
突出野外考察、GIS技术应用等实操能力。设计"校园雨水花园测绘"等项目,将知识迁移到真实场景中,强化问题解决能力。
新课标地理核心素养的实施需注重情境化教学,建议教师通过项目式学习、跨学科主题案例等方式,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探究任务,最终实现"认知-思维-价值观-行动"的全链条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