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轮效应指对某人某事物某一特征形成突出印象后,这种印象会像光环般扩散,影响对其其他方面的判断,在商业营销中商家常利用该效应,如名人代言、品牌塑造、消费者固有印象等方面。
名人代言:商家邀请在大众心目中具有一定地位和权威、形象正面的名人代言产品,利用名人在粉丝和普通民众中的影响力,让大众因对名人的喜爱和信任,而对名人代言的产品产生好感并增加购买可能性。像某明星因公益行为收获好感后,其代言的护肤品销量激增;某网红凭借“学霸”人设带货学习用品,粉丝因信任其“自律”标签,对产品质量少了几分质疑。不过,名人代言也存在风险,如果名人代言虚假广告,也会让消费者因晕轮效应而对产品产生错误认知,像演员侯耀华代言10个虚假产品广告,使大众受其“光环”影响购买了违规产品。
品牌塑造: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品牌若能树立起独特的形象和良好口碑,就会产生晕轮效应,让消费者因对品牌的好感而购买其旗下产品,而不仔细考量产品本身特性。如可口可乐曾以5:1的市场份额优势压倒百事可乐,但百事可乐借助广告将自身塑造为“年轻人的饮料”,成功吸引了年轻一代消费者,使市场份额发生巨大变化;苹果集团旗下产品备受消费者热衷,消费者购买时往往受品牌“光环”影响,默认产品具备高质量和值得信赖等特质。名牌效应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例如2008年国内众多著名奶业品牌被爆含有三聚氰胺,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了信任危机。
消费者固有印象:消费者在长期的消费过程中会形成一些固定的印象和认知,这种固有印象会促使他们在消费时受到晕轮效应的影响。例如消费者普遍认为国际知名品牌的新产品一定具备高品质和独特优势,所以即便价格高昂,也愿意购买;还有当商家强调产品的某一突出特点时,消费者可能会因晕轮效应而认为该产品在其他方面也同样出色。
在商业营销中,晕轮效应是一种常见且有力的手段,但如果利用不当,不仅会损害消费者利益,也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无论是对商家还是消费者,都需保持理性和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