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定价策略
折中效应是指消费者在面对多个选项时,倾向于选择中间价格的选项,因为这种选择既避免了极端选项的过高成本,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心理需求。以下是折中效应在不同场景中的典型案例:
一、餐饮行业案例
-
菜单定价策略
餐厅常通过价格分层设计引导消费。例如,某餐厅菜单前几页摆放价格昂贵的菜品(如888元龙虾、788元鲍鱼),中间部分是中等价位菜品(如98元手抓羊扒),最后是低价菜(如18元酸辣土豆丝)。当顾客看到中间价位菜品时,会因其“性价比”产生心理平衡感,从而更倾向于选择。这种现象在高档餐厅和快餐店均有应用,例如西餐厅的套餐设计常包含“基础款+升级款”组合。
-
理发套餐促销
理发店常推出不同价位的套餐(如38元普通款、68元总监级、98元高级总监款)。尽管总监级价格最高,但多数顾客因“不愿丢面子”或“觉得68元已足够”而选择中间价位,商家借此突出折中选项的吸引力。
二、零售与商品定价
-
咖啡店价格布局
星巴克等咖啡品牌通过分层定价吸引顾客。例如,精品手冲咖啡定价38元,拿铁32元,美式咖啡25元。超60%的顾客选择32元的中档产品,因其兼具品质与性价比。这种策略利用了消费者对“安全选择”的偏好,避免直接与低价或高价产品竞争。
-
手机市场策略
某手机品牌推出349美元的Apple Watch时,同时提供38美元基础款和17000美元旗舰款。通过这种价格梯度,349美元的型号显得“实惠”,实际销量显著提升。这种策略通过对比强化了中间价格的吸引力。
三、服务与订阅模式
-
杂志订阅定价
《经济学家》杂志提供电子订阅59美元、纸质订阅125美元、两者混合订阅125美元三种选项。当三种选项同时存在时,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混合订阅,因其比单独购买纸质版更划算。这种策略通过提供“**选择”感知,刺激消费者增加消费金额。
-
医药行业分级定价
跨国药企通过原研药、仿制药、通用药的分级定价策略,使中间档仿制药占据62%市场份额。这种策略既规避了专利风险,又通过价格差异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四、其他场景
-
电子产品促销 :零售商通过调整价格策略(如推出性能过剩的高价位产品、基础款低价吸引对比),提升中间价位手机的销量和利润率。
-
菜单页设计 :部分餐厅通过将高价菜品前置(如98元羊排),再展示低价菜(如18元土豆丝),利用消费者心理平衡感促进消费。
总结
折中效应在商业决策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商家通过精心设计价格梯度和选项组合,利用消费者对“安全选择”的心理需求,有效提升销售业绩。例如,菜单定价策略通过分层设计引导消费,咖啡店和手机品牌则通过中间价位产品实现性价比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