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教育叙事是一种通过讲述教育故事来传递语文知识、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其核心价值在于以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以叙事逻辑构建知识体系、以情感共鸣深化文化理解。
-
情境化知识传递
教育叙事将抽象的语文知识融入具体故事情节,例如通过历史人物轶事讲解文言文语法,借助民间故事剖析修辞手法。这种情境化教学能降低认知门槛,帮助学生在具象场景中自然掌握字词运用、篇章结构等技能。 -
结构化思维培养
叙事本身具有起承转合的逻辑框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故事脉络,提炼“冲突-解决”“因果关联”等叙事模型。这一过程潜移默化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文本分析能力,为写作和阅读理解奠定基础。 -
文化认同与情感联结
精选蕴含传统文化精髓的叙事素材(如成语典故、经典文学作品),通过角色共情让学生体会语言背后的价值观。例如《愚公移山》的故事既能学习文言词汇,又能感悟持之以恒的精神,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
跨学科融合实践
叙事可作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桥梁:用科学家的探索故事串联说明文写作训练,借地理风物传说拓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这种融合能打破学科壁垒,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提示: 教师设计教育叙事时需注意故事的真实性、知识点的精准嵌入,并留出学生自主重构叙事的空间,避免过度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