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以“全面培养语文素养”为核心, 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聚焦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大基础能力,通过优秀文化熏陶与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为以下五大原则:
- 全面性:面向全体学生,强调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基础能力的均衡发展,通过汉字书写、阅读理解、写作表达、交流互动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适应生活所需的语文能力。同步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与审美培养,助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 实践导向:突出语文作为工具学科的实践性,通过多读多写积累语言经验。例如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学习表达,或结合经典诵读与整本书阅读,帮助学生内化语法规则,提升语言运用的灵活性与准确性。
- 文化传承与创新:重视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在课程中的渗透,尤其关注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通过主题教学(如单篇精读、整本书共读)强化文化认同,同时融入跨学科主题学习,拓展学生视野。
- 学生主体性: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强调在探究与合作中学习。例如通过“预学—共学—延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协作解决问题,实现知识建构与能力迁移。
- 整合与拓展:采用“学习任务群”模式重组课程内容,形成“语言文字积累、实用性阅读、文学创意表达”三大纵向层级,与“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横向拓展的立体网络,打破学科壁垒。
小学语文课程的设计以系统性思维构建育人路径:既夯实基础能力,又注重文化内涵与创新思维的结合,最终实现学生在知识、能力、品格上的全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