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安全小知识需从预防、用火规范、火源管控及应急措施三方面掌握,具体如下:
一、预防措施
-
避免火源进入林区
严禁携带打火机、火柴、烟头等火种进山,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孔明灯及野炊烧烤。
-
控制生产性用火
农林生产、病虫害防治等需用火时,必须申请野外用火许可证,并严格按“五不烧”标准操作(防火路不合格、人员未到位、天气干燥等不烧)。
二、用火规范
-
文明祭祀与日常用火
禁止在林区烧香、烧纸、上坟,提倡使用鲜花、电子祭品等环保方式。野外用火需确保火种完全熄灭后方可离开。
-
特殊时期严格管控
森林防火期内(通常为10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全面禁止野外用火,高火险期(2月1日至5月31日)更加强化管控。
三、火源管控
-
识别火源类型
火灾分为地表火(沿地面蔓延)、树冠火(烧至树冠)和地下火(根系燃烧),三者破坏力不同,需针对性防范。
-
及时清理隐患
烧荒、焚烧废弃物等行为易引发火灾,应妥善处理农业废弃物,避免堆积在林区。
四、应急措施
-
火场自救技巧
-
点火解围:顺风点火引火队员避火,自身用湿土捂口鼻呼吸。
-
卧倒避烟:湿毛巾捂口鼻,趴卧于湿土中防止窒息。
-
迅速转移:无法控制火势时,立即撤离至安全地带。
-
-
报警与协作
发现火情需立即拨打119,提供火情地点、火势及联系方式,配合专业扑救。
总结 :森林防火需从源头管控火源、规范用火行为,同时掌握应急逃生技能。高火险期和特殊时期更需加强警惕,共同守护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