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逻机器人的价格差异较大,从几千元到数十万元不等,具体取决于功能、场景和品牌。基础家用型约500-8000元,商用安防型约3万-15万元,高端定制款可达50万元以上。 核心价格差异体现在智能导航、全天候监控、AI识别等技术的配置水平,以及室内外适用性等场景需求。
功能需求直接影响价格。例如仅支持基础巡逻和摄像功能的型号(如小米米家约800元),与具备人脸识别、环境感知的商用款(如海康威视约1.5万元)价差显著。而矿山、园区等复杂场景的防爆机器人(如江苏好点机器人约45万-80万元)因技术门槛更高,价格远超普通机型。
品牌与定制服务是另一关键因素。国际品牌(如大疆约3000元起)通常溢价更高,但技术稳定性强;中小厂商可能提供低价方案(如云智星低至0.35元/台起批),但需谨慎评估售后支持。定制开发(如公安用自主建图机型)可能使成本翻倍。
长期成本也需纳入考量。除一次性购买费用外,年维护费约3000-5000元,部分系统还需支付云端服务订阅费。建议根据实际安防等级、覆盖面积等需求选择性价比方案,优先选择支持模块化升级的机型以适应未来扩展。
巡逻机器人正成为智能安防的重要工具,合理预算规划能最大化其价值。建议用户明确核心需求后横向对比功能与服务,避免为冗余技术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