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以“三种文化”为核心载体,构建了六大学习任务群体系,强调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与文化自信的综合培养。课程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任务群的螺旋式设计,整合识字写字、阅读鉴赏、表达交流等实践活动,实现“以文化人”的育人目标。
-
文化主题与载体
课程内容以汉字书法、成语格言、神话寓言、古典诗词等为载体,系统融入“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等中华传统美德,同时涵盖世界文明优秀成果、科普科幻作品等多元主题,体现开放性与时代性。例如,通过外国文学名著和实用性文章拓展文化视野。 -
六大学习任务群
- 基础型: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夯实语音、文字、语法等基础;
- 发展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分别培养实用沟通、审美创造与逻辑思维能力;
- 拓展型: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强化综合素养与跨领域整合能力。任务群按学段螺旋上升,注重与高中课程衔接。
-
实践性与情境化学习
课程以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学习,如通过“家乡文化探寻”等主题整合听、说、读、写活动,强调在语言运用中发展思维品质(如敏捷性、批判性)和审美鉴赏能力,避免机械训练。 -
评价与目标一致性
学业质量标准与课程内容、目标三位一体,通过识字写字评价、过程性反馈等,衡量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确保核心素养落地。
提示:教师需灵活组合任务群,关注学段差异,创设生活化情境,将文化浸润与语言实践深度融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