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安全十大要点的核心在于预防为主、科学避险、快速响应,通过识别前兆、选择正确逃生路线、避免危险区域等行动,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下是具体要点:
- 避开危险区域:大雨后或连续阴雨天,远离水库、临崖临水、高填方路段等隐患点,严禁在地质灾害警示牌附近逗留或设为临时转移场所。
- 识别灾害前兆:发现山体鼓裂、地面突然塌陷、地下水异常(如泉水浑浊或干涸)等现象,立即撤离并上报相关部门。
- 逃生方向选择:滑坡时向两侧逃离,不可顺坡跑;泥石流需垂直沟道向两侧高地逃生,切忌上树或顺流方向跑。
- 居住选址安全:建房避开滑坡体、陡坡及岩溶发育区,优先选择稳固地基,避免人为开挖诱发灾害。
- 预警与演练:关注气象预警,参与避险演练,熟悉撤离路线和信号,山区居民遵循“住高不住低”原则。
- 工程防护措施:对隐患点实施加固、排水工程,农村切坡建房需严格审核,避免高陡切坡。
- 灾后处置规范:撤离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返回,需专业排查确认安全后再清理或修缮。
- 应急物资储备:提前准备帐篷、急救包、通讯工具等物资,确保临时避灾时基本生活保障。
- 群测群防体系:落实巡查监测制度,发放“防灾明白卡”,确保隐患点责任到人、响应迅速。
- 生态保护与宣传:退耕还林、减少乱砍滥伐,普及防灾知识,提升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地质灾害防范需全社会协同,从日常防范到应急响应形成闭环。牢记“观察、躲避、报告”六字原则,关键时刻能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