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的核心是确保防洪安全、防范地质灾害及保障重点区域安全。以下是综合整理的关键要点:
一、总体目标
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目标,通过科学防洪、隐患排查和应急管理,确保防洪标准内洪水不溃堤、人员无伤亡,超标准洪水损失最小化。
二、重点排查领域
-
水利工程
-
检查堤防(如穆棱河、大石头河)的稳定性,维修险段及道口备料;
-
确保小塘坝、水利渠首等设施安全运行。
-
-
地质灾害风险
-
排查山洪泥石流易发区、采煤沉陷区地质隐患,加固防护措施;
-
监测山体滑坡、塌方等异常现象。
-
-
重点区域与设施
-
检查危房、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防汛措施;
-
确保城市排水系统(下水道、泵站)畅通,防范内涝。
-
-
在建工地与施工现场
-
审查深基坑、高支模等危险工程防护,检查临时用电及排水系统;
-
核查施工应急预案及应急物资储备情况。
-
三、工作措施
-
隐患排查机制
-
建立常态化排查制度,明确排查频次与重点,形成台账记录可追溯;
-
组织专业力量对设备设施、重点区域进行专项检查。
-
-
隐患分类整治
-
根据隐患等级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人与时限,加强过程监督;
-
对重大隐患实施挂牌督办,确保彻底消除。
-
-
应急管理完善
-
修订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
储备防汛物资,完善抢险队伍,确保快速响应。
-
四、责任落实
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及村(社区)的防汛责任,建立责任清单,实行分级管控,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处置。
注 :具体方案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调整,重点关注易发区域和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