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涵盖监测预警、隐患治理、应急响应等核心环节。以下是综合权威信息后的关键要点:
一、组织体系与职责分工
-
应急指挥机构
成立以村两委为核心、乡镇相关部门参与的应急指挥小组,明确镇长/村书记为总指挥,下设监测、抢险、宣传等专项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
-
职责分工
-
监测组 :负责日常巡查、数据采集与预警发布;
-
抢险组 :制定并实施抢险方案,组织人员疏散与财产转移;
-
宣传组 :开展防灾知识宣传,稳定群众情绪。
-
二、监测预警与隐患治理
-
监测预警系统
-
安装传感器、无人机等设备,实时监测地质变化;
-
建立预警信息发布机制,通过广播、微信群等渠道及时通知群众。
-
-
隐患点治理
-
对高风险隐患点实施削坡、支护等工程措施;
-
无法治理的隐患点采取限制人员活动、搬迁安置等方案。
-
三、应急响应与处置措施
-
预警响应
发现异常立即启动预警,通过鸣锣、广播等方式通知群众撤离,确保生命安全。
-
应急处置
-
灾害发生时迅速组织抢险,优先保障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
-
开展灾后评估与恢复重建,制定长期防治规划。
-
四、宣传教育与培训
-
防灾宣传
制作宣传资料,开展防灾知识讲座、应急演练,提高村民自救互救能力。
-
技能培训
五、保障措施
-
资金与物资保障
设立专项防治资金,储备抢险物资,确保应急响应及时有效。
-
责任落实
签订责任书,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建立督查机制,确保防治工作落实到位。
注 :具体方案需结合当地地质灾害类型(如滑坡、泥石流等)和易发区域特点调整,建议参考高权威性文件并咨询专业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