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业绩设置规定需遵循合法性、合理性、公平性等核心原则,确保招标过程公平透明并有效评估投标人能力。以下是关键要点:
一、基本原则
-
合法性
业绩要求必须符合《招标投标法》及相关法规,禁止设置地域、行业等歧视性条件(如广东省承揽工程案例)。
-
合理性
-
规模与金额 :金额要求应与项目性质、规模匹配,避免过高限制竞争或过低失去意义。
-
门槛设置 :需确保潜在投标人不少于三家,兼顾专业性和市场实际。
-
-
公平性
-
量化标准 :采用可衡量的指标(如排量、合同额),减少主观判断。
-
加分项透明 :明确加分标准(如企业/负责人/团队业绩占比),避免因地域或所有制差异设置差异性得分。
-
二、具体要求
-
业绩内容
-
历史项目 :需提供近三年类似工程案例,包括规模、金额、质量评价等。
-
资质与能力 :结合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资质要求,原则上每个标段不超过2项相关资质。
-
-
证明材料
要求提供合同、验收报告等可追溯文件,确保业绩真实性。
三、实施规范
-
评审标准
采用量化分析为主、主观判断为辅的方法,重点评估项目规模、技术难度匹配度及履约信誉。
-
监督机制
招标人需对业绩完成情况进行核查,确保按约定支付报酬。
四、特殊场景处理
-
邀请招标 :仅限技术复杂、受地域限制或抢险救灾等特殊情形使用,且需说明理由。
-
政府项目 :通常不设具体金额,但需提供有效业绩证明。
通过以上规范,既能保障项目质量与效率,又能促进公平竞争,降低虚假投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