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绩要求的核心作用
通过审查投标者过往的工程数量、规模及投资额,招标单位能直观判断其执行能力。例如,要求业绩规模不低于当前项目的70%,可避免因经验不足导致的工期延误或质量问题。 -
灵活性与合规性
业绩要求并非一成不变,招标人可根据项目特点调整条件,如限定3年内的类似业绩。但需注意,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不得以特定区域或行业业绩作为歧视性条款。 -
特殊项目的必要性
技术复杂、工期长的项目通常强制要求业绩,而小型或技术简单的项目可适当放宽。例如,施工类招标必须提供项目负责人及技术人员的业绩证明。
合理设置业绩要求是平衡竞争与质量的关键,招标单位应结合项目实际需求制定科学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