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股价大跌,最严重的三次分别发生在1973年、1987年和1997-1998年。其中,1973年恒生指数暴跌91%,创下历史最大跌幅;1987年受全球“黑色星期一”影响,单日跌幅达33.33%;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港股遭国际炒家狙击,市值蒸发超60%。
-
1973年股灾:恒生指数从1774点暴跌至150点,跌幅超90%。起因包括市场投机过热、假股票事件及石油危机,导致大量投资者破产,甚至引发社会问题。此次股灾促使港府加强证券监管,出台《保障投资者条例》等法规。
-
1987年全球连锁暴跌:受美国“黑色星期一”波及,港股10月26日单日跌33.33%,创全球纪录。香港联交所紧急停市4天,并动用外汇基金救市。此次危机暴露了程序化交易的系统性风险,推动全球金融市场改革。
-
1997-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索罗斯等国际资本狙击港元,恒指从16673点跌至6000点,跌幅超60%。香港政府动用1280亿美元外汇储备入市干预,最终成功捍卫联系汇率,成为少数抵御国际炒家的案例。
港股波动受内外因素交织影响,投资者需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及国际局势。历史表明,市场暴跌后往往伴随监管完善与长期修复,理性配置资产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