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香港**跌幅最大,恒生指数在10月期间累计下跌超过45%,单日最大跌幅达33.33%,为全球**历史之最。
1. 背景与原因
- 全球股灾蔓延:1987年10月,美国纽约**暴跌触发全球股灾,香港因时差关系首当其冲,成为最早受冲击的市场。
- 本地市场因素:香港**此前交投活跃,蓝筹股如长江实业、和记黄埔等大规模集资,导致市场过度膨胀,股灾发生时市场信心崩溃。
2. 具体表现
- 恒生指数暴跌:10月19日恒生指数下跌420.81点,收报3362.39点;10月26日重新开市后,恒指单日再跌1120.7点,跌幅达33.33%。
- 停市应对:香港联合交易所史无前例地停市4天,以处理大量未完成交收,这一举措被认为是全球股灾中较为有效的应对措施之一。
3. 影响与启示
- 市场信心重建:股灾后,香港政府采取多项措施稳定市场,如加强市场监管和提升透明度,为后续市场发展奠定基础。
- 投资者教育:经历股灾后,投资者更加注重风险控制和理性投资,为香港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经验。
4. 总结与提示
1987年香港股灾不仅是一场经济危机,更是一场深刻的市场教育。它提醒我们,在全球化的金融市场中,任何单一市场的波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投资者需时刻保持警惕,理性应对市场变化,以避免类似事件的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