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征半导体中,自由电子浓度始终等于空穴浓度,这是由热激发产生的电子-空穴对特性决定的。关键亮点包括:①自由电子与空穴成对出现,浓度严格相等;②浓度值随温度指数级增长;③硅在300K时典型浓度约为。
-
本征激发机制
纯净半导体受热或光照时,价带电子跃迁至导带形成自由电子,同时价带留下空穴。这一过程称为本征激发,电子与空穴必然成对产生,因此两者浓度始终满足。例如硅晶体在室温下每立方厘米约产生对电子-空穴。 -
浓度计算公式
自由电子浓度遵循公式:
其中为禁带宽度,为温度,为玻尔兹曼常数。该公式揭示浓度与温度呈指数关系——温度每升高8℃,硅的翻倍。 -
材料与温度依赖性
不同半导体因禁带宽度差异导致悬殊:锗的较小(0.66eV),其室温比硅高约千倍;而砷化镓因较大(1.42eV),极低。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时,所有本征半导体均表现为绝缘体。 -
导电特性影响
虽然数值较低(硅的仅为原子密度的万亿分之一),但电子和空穴共同参与导电。这种双极导电机制是半导体区别于导体的核心特征,也是制作热敏/光敏器件的基础。
理解本征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规律,是掌握二极管、晶体管等器件工作原理的前提。实际应用中需注意温度对的显著影响,避免高温导致器件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