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力提效,保障民生,支持发展
2024年财政政策以"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为核心,通过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风险防控等措施,全力支持经济复苏与高质量发展。具体措施可分为以下六大方面:
一、扩大财政支出规模
-
财政赤字与债务管理
安排财政赤字4.06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800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9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并推动2023年增发国债资金使用。
-
重点领域保障
-
民生领域 :对地方转移支付超10万亿元,支持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等基本民生保障。
-
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 :加大科技支出,支持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
-
生态文明 :落实节能产品优先采购政策,推动绿色建材应用城市覆盖至101个市(市辖区),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
精准投放与效能提升
-
惠民生 :提高国家奖助学金标准,扩大助学**覆盖面;发放1100多万困难群众一次性生活补助。
-
促消费 :通过专项债券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激活国内有效需求。
-
防灾减灾 :加强灾后恢复重建能力,提升防灾减灾救灾水平。
-
-
区域协调发展
支持东北全面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区域战略,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三、强化风险防控
-
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实施"一省一策"化债措施,安排1.2万亿元债务限额,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压实地方政府责任。
-
金融监管与稳定
结合稳健货币政策,加强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四、推动高质量发展
-
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
加大中央本级科技支出,支持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
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推广节能环保产品,完善绿色建材标准,促进建筑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五、保障和改善民生
-
就业与社会保障
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支持稳岗扩岗;深化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教育与文化
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六、其他重要举措
-
财税体制改革 :在中央部门开展零基预算改革试点,打破支出固化格局。
-
政策协同 :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宏观政策形成合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通过以上措施,2024年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民生、强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