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迁子女初审通过后复审被拒的概率通常较低(约2%),但若材料不实或条件不符仍可能失败。 关键点在于初审已筛选掉明显不合格的申请,复审主要核查材料真实性和政策符合性,家长需确保资料完整、信息一致,避免隐瞒或造假。
-
材料真实性决定复审结果
复审阶段会严格核验居住证、劳动合同等材料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例如,居住证地址与租房备案不一致、社保断缴等细节问题可能导致驳回。若发现材料造假(如虚假房产证),则直接取消资格。 -
政策条件需动态满足
部分区域要求随迁子女在招生范围内或积分达标。若初审后政策条件变化(如居住证过期未续签),即使初审通过也会被拒。及时更新材料并确认政策细节是关键。 -
修改机会与补救措施
多数地区允许复审不通过后修改资料重新提交。例如,成都随迁子女申请中,家长可根据系统提示补充材料(如居住证明、劳动合同),复审通过率较高。
提示: 家长应保留初审通过凭证,主动联系审核部门确认材料要求,避免因信息滞后导致复审失败。若被拒,及时按流程申诉或重新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