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是中国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旨在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其核心在于普及总体国家安全观、动员全民参与,并通过法律形式强化责任。
-
设立背景与法律依据
2015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明确将4月15日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以法律形式推动国家安全教育,体现“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宗旨。 -
核心主题与实践意义
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展开,涵盖政治、国土、军事、网络等16个重点领域。通过集中宣传,提升公众对国家安全威胁的辨识能力,例如防范电信诈骗、维护网络安全等具体行动。 -
全民参与与社会动员
政府、社区、学校等多方联动,开展宣讲、普法活动。如幼儿园通过主题活动在孩子心中播撒国家安全意识,高校组织学习国家安全法律,社区结合民生问题普及安全知识。 -
长期目标与民生关联
国家安全是民生福祉的基石,维护安全既需法律保障,也依赖日常行为规范。例如自觉**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保护国家机密等,都是公民责任的体现。
国家安全教育日不仅是纪念,更是行动号召——每个人都是国家安全的守护者,从了解开始,从身边小事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