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四批冷链物流基地名单已覆盖全国31个省份,形成"骨干基地+区域节点+产销两端"的三级网络体系,重点保障生鲜农产品和医药冷链流通效率。
-
首批(2020年)
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经济圈,包括北京平谷、上海浦东、广州白云等17个基地,试点建设高标准冷库和智慧温控系统。 -
第二批(2021年)
向中西部扩展,新增郑州、成都、西安等24个基地,强化农产品主产区预冷设施,推动"产地仓+销地仓"联动模式。 -
第三批(2022年)
覆盖所有自贸试验区,重点布局海口、昆明、乌鲁木齐等沿边城市,完善跨境冷链通道,新增医药冷链专项能力。 -
第四批(2023年至今)
填补西藏、青海等空白区域,实现全国31省份全覆盖,推广新能源冷藏车和光伏冷库技术,年吞吐量超3000万吨。
当前基地网络已降低生鲜损耗率至8%以下,下一步将推进数字化追溯平台与国际标准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