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将初步形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市乡村、联通国内国际的冷链物流网络,基本建成符合国情和产业结构特点的冷链物流体系,显著提升农产品跨季节供需调节能力和冷链产品跨区域流通效率。
一、重点目标与任务
- 基础设施升级:依托农产品优势产区、重要集散地和主销区,布局建设100个左右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推动冷链物流规模化、网络化运行。
- 覆盖范围扩大: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下沉,鼓励供销合作、邮政快递、电商等多方共建共用冷链设施。
- 重点品类保障:聚焦“6+1”重点品类,包括肉类、果蔬、水产品、乳品、速冻食品及医药产品,分类发展冷链物流以满足不同产品的个性化需求。
二、创新举措与实施路径
- 网络架构优化:构建“四横四纵”8条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串联农产品主产区和19个城市群,形成“三级节点、两大系统、一体化网络”的“321”冷链物流运行体系。
- 技术与管理创新:推广智能化温控技术,提升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推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
- 政策支持与引导:加强政策扶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优化冷链物流营商环境。
三、规划意义与展望
该规划是我国冷链物流领域的首份五年规划,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层面,对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作出系统性部署。其目标不仅是补齐冷链物流短板,更在于通过提升冷链物流效率,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保障食品药品消费安全,促进消费升级,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通过实施《“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我国冷链物流体系将更加完善,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重要支撑。未来,冷链物流行业将在技术、模式、网络覆盖等方面持续优化,为乡村振兴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