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飞度被称为“死亡之车”主要源于其安全性争议,包括车身轻量化设计导致的碰撞防护不足、海外数据统计的高致死率(每10亿英里7.7%),以及车漆薄、高速稳定性差等固有短板。但需注意,这一称号带有主观色彩,实际销量和用户口碑仍反映其经济性与实用性优势。
-
高致死率数据争议
海外统计显示飞度事故致死率显著高于同级车型,虽数据严谨性存疑,但加剧了消费者对安全性的担忧。轻量化车身(仅1088kg)在碰撞中缓冲空间有限,进一步放大了风险。 -
车身结构与材料短板
作为日系小型车代表,飞度采用薄车漆和轻量化设计以提升燃油经济性,但这也导致车身刚性不足,侧面碰撞或高速事故中乘员保护较弱。部分用户反馈高速行驶时“发飘”,影响驾驶信心。 -
改装文化带来的驾驶风险
第三代飞度(GK5)因改装潜力大被戏称为“平民超跑”,部分车主激进驾驶行为增加了事故概率。原厂动力调校偏向灵敏,但底盘和制动未同步强化,易引发操控失控。 -
客观看待产品定位
飞度核心优势在于空间魔术设计、低故障率发动机(“买发动机送车”称号)及城市通勤灵活性。其安全性短板更多源于小型车的物理限制,而非绝对缺陷,需结合使用场景综合评估。
“死亡之车”标签虽反映飞度的部分安全隐患,但忽略其作为经济型小车的设计初衷。选购时建议权衡安全需求与实用价值,城市代步仍具竞争力,长途高速则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