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例》是我国户籍管理的基础性法规,自1958年施行以来明确了户口登记的原则、程序及法律责任,核心内容包括以户为单位的登记制度、常住人口管理规则、迁移与变更流程等,​​为公民身份证明和社会秩序维护提供了法律依据。以下从条例要点展开分析:

  1. ​登记原则与主管机关​
    条例规定户口登记以户为单位,由公安机关主管,城市由派出所管辖,农村由乡镇政府或派出所负责。单位、合作社需协助登记,体现分层管理的系统性。

  2. ​常住与迁移管理​
    公民需在经常居住地登记为常住人口,且仅能登记一处。迁移需办理手续,农村迁往城市需提供录用、录取或准迁证明,边防地区迁移需公安机关批准,凸显户籍流动的严格规范。

  3. ​出生与死亡登记​
    婴儿出生后1个月内需申报登记,死亡需在葬前(城市)或1个月内(农村)注销户口。弃婴、非正常死亡等特殊情形均有细化规定,确保人口统计的准确性。

  4. ​变更与法律责任​
    姓名变更分年龄段由本人或监护人申请,其他户口变动(如婚姻、分户)需及时申报。虚假申报、伪造证件等行为将面临治安处罚或刑事责任,强化法律约束力。

  5. ​地方执行与更新​
    民族自治地方可制定单行办法,各地如上海、北京已出台细则处理户口滞留问题,例如强制迁入社区公共户等,反映条例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提示​​:户口登记涉及公民核心权益,办理业务时需严格遵循属地公安机关的要求,确保材料真实完整。对于历史遗留问题,可参考地方最新政策或寻求法律协助。

本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全文》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949816.html

相关推荐

中国户口登记制度什么时候开始

中国户口登记制度始于1951年 ,以公安部颁布的《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为标志,首次统一全国城市户口管理,奠定了现代户籍制度的基础。此后历经多次改革,从城乡二元分割到逐步放开,形成了今天的户籍管理体系。 1951年奠基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为建立有序的人口管理体系,公安部于1951年7月16日发布《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明确规范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等登记事项,首次统一全国城市户口登记制度

2025-05-11 学历考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条例全部规定

在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条例》时,关键亮点包括其旨在维持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利、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并详细规定了户口登记的程序与要求。 该条例适用于所有中国公民,并对户口迁移、变更及特殊情况下的登记作出了明确规定。 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条例明确了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必须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户口登记。现役军人的户口登记由军事机关负责

2025-05-11 学历考试

中华人民户口登记条例第十八条

​​《中华人民户口登记条例》第十八条明确规定公民变更姓名的具体规则:未满18周岁者需由本人、父母或收养人申请,18周岁以上者需本人申请。​ ​ 该条款是户籍管理的基础法律依据,涉及姓名权行使的法定程序,尤其对未成年人姓名变更的监护权分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年龄分层管理​ ​ 条例将姓名变更分为两个年龄段:未成年人需监护人(父母/收养人)或本人共同参与申请,体现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

2025-05-11 学历考试

户籍法细则

《户籍法》细则:公民户籍管理的详细规定 《户籍法》细则作为我国户籍管理的基本法规,对公民的户籍登记、迁移、变更等进行了详尽规定。它确保了户籍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维护了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1. 户籍登记 强制登记 :每个公民自出生起即须进行户籍登记,确保国家对人口的有效统计和管理。 登记机关 :户籍登记由县级公安机关负责,具体工作由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执行。 登记内容 :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

2025-05-11 学历考试

中国人民户口登记第六条规定

常住地登记为常住人口,一人一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六条规定,公民应当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且一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具体说明如下: 常住人口登记原则 公民的常住户口登记以经常居住地为依据,即以实际长期居住地为准。 一人一户原则 每个公民在同一时间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不得重复登记。 特殊情况处理 若公民在机关、学校、企业等单位集体宿舍居住

2025-05-11 学历考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法全文的核心内容是规范户口登记与管理,明确公民权利义务,并确立公安机关的主管职责。​ ​现行法律以1958年颁布的《户口登记条例 》为主体,涵盖出生、迁移、变更等全流程登记要求,​​强调户籍证明的法律效力​ ​,同时针对违法行为设定处罚条款。 ​​适用范围与登记原则​ ​ 所有中国公民必须依法登记户口,现役军人、在华外国人的登记另有特殊规定。户籍管理以户为单位

2025-05-11 学历考试

户籍正确填法

户籍的正确填法需严格按照户口簿或身份证上的地址信息填写,城市户口填写“省、市(县)、区”,农村户口填写“省、县、乡”,一般只需精确到县级即可。 填写依据 户籍信息应以户口簿或居民身份证为准,确保与官方记录一致。城市住址需包含省、市、区三级,农村住址需包含省、县、乡三级,避免自行简化或添加无关内容。 城乡差异 城市户籍填写时需细化到区(如“XX省XX市XX区”)

2025-05-11 学历考试

户籍法律

《户口登记条例》 关于户籍法律,综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主要包含以下要点: 一、户籍管理的基本原则 平等性原则 所有公民,无论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等,均享有平等的户籍登记权利。 合法性原则 户籍登记以依法取得居住资格为前提,如就业、就学、购房等。 二、户籍登记的对象与范围 登记对象 包括中国公民、港澳台同胞、华侨、外国人及无国籍人(需符合法定条件)。 登记范围 涵盖出生、死亡、婚姻、收养

2025-05-11 学历考试

有户籍法院吗

在中国,‌没有专门的“户籍法院” ‌,但户籍管理相关事务由‌公安机关的户籍部门 ‌负责,涉及户籍的诉讼则由‌普通法院 ‌管辖。以下是关键点解析: ‌户籍管理主体 ‌ 户籍登记、迁移、变更等日常事务由‌各地派出所或公安局户籍科 ‌办理,属于行政管理范畴,不涉及司法程序。 ‌户籍纠纷的司法解决 ‌ 若因户籍问题(如落户争议、户口注销纠纷等)需法律裁决,当事人可向‌属地人民法院

2025-05-11 学历考试

最新版户口登记条例全文

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是规范公民身份登记的核心法律文件,明确规定了户口登记的主管机关、登记程序及公民权利义务,其中关键亮点包括:公安机关统一管理、以户为单位的登记原则、以及户口簿的法律效力。 主管机关与登记范围 各级公安机关负责户口登记工作,覆盖城乡所有居民,包括现役军人、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士(特殊规定除外)。城市由派出所管辖,农村由合作社或乡镇直接管理。 登记原则与户主制度

2025-05-11 学历考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组织法户口可迁入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城镇户口人员可以申请迁回农村,具体如下: 一、可迁回条件 因升学迁出的大学生 大学毕业后未在城市稳定就业的农村户籍人员,需提供未就业证明,可申请回迁。 夫妻一方为农村户口 非农业户口人员需提供结婚证及配偶农村户口证明,且双方共同拥有农村宅基地或承包地。 原籍仍有宅基地的进城农民 宅基地房屋未倒塌,且经三分之二以上村民同意(需签字表决)。

2025-05-11 学历考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管理条例是我国户籍管理的基本法律依据,明确规定了公民的户口登记义务、登记机关职责及办理流程,核心内容包括 以户为单位管理 、常住人口登记原则 、出生/死亡申报时限 等,由公安机关统一主管。** 登记义务与范围 所有中国公民及境内居留的外国人、无国籍者均需依法登记户口,现役军人由军事机关单独管理。登记工作由公安机关主管,派出所或乡镇政府具体执行

2025-05-11 学历考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法第45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法中并没有具体的第45条内容,因此无法提供确切的法律条文内容。不过,我可以为您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管理办法》中与户籍相关的信息: 户籍管理原则 公民自愿原则 :公民有权自愿选择户籍所在地,并享有迁移户籍的自由。 平等原则 :户籍管理应当平等对待所有公民,不得因地域、种族、性别、宗教等因素进行歧视。 法律保护原则 :户籍管理应当依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2025-05-11 学历考试

户口登记条例第18条

18周岁以上可自主变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18条,公民变更姓名需按年龄分两种情况办理: 18周岁以上 由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无需他人同意。 未满18周岁 需由本人、父母或收养人共同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法律依据 :该条款明确规定了不同年龄段的变更权限,确保姓名变更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025-05-11 学历考试

复读生在家自学报名

‌复读生在家自学可以报名高考,但需满足学籍或户籍要求并按时完成网上报名、现场确认等流程。 ‌ 关键点包括:‌以社会考生身份报考 ‌、‌提前了解当地政策 ‌(如是否需要挂靠学校)、‌自学规划与备考资料准备 ‌。 ‌报名资格 ‌ 复读生若无高中学籍,需按社会考生报名,需提供户籍证明(如身份证、户口本)及学历证明(原高中毕业证)。部分省份要求挂靠机构或开具同等学力证明,需提前咨询当地教育局。

2025-05-11 学历考试

为什么不建议高考复读

关于是否建议高考复读,需结合个人实际情况综合判断。以下为不建议复读的主要原因及补充说明: 一、高考不确定性 题目难度与政策波动 高考题目每年更新,题型和侧重点可能变化,复读生可能因不适应新题型而影响表现。 竞争环境变化 同届考生数量增加、高校扩招等政策调整可能降低复读的相对优势。 二、心理与生理压力 双重压力叠加 复读生需承受高考本身压力与“二次失败”的心理负担,易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2025-05-11 学历考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管理条例最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管理条例最新要点提炼: 立法目的 :维持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利和利益,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 适用范围 :所有中国公民,包括现役军人(由军事机关办理)和在华外国人、无国籍人(除法令另有规定外)。 主管机关 :各级公安机关。 户口登记 :以户为单位,由户主负责申报;公民应在经常居住地登记为常住人口,且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 出生登记 :婴儿出生后一个月内,由户主

2025-05-11 学历考试

高考复读在家自学如何参加高考

​​高考复读在家自学可通过社会考生身份报名参加高考,核心流程包括户籍地教育局现场报名、提交学历证明等材料、完成网上预报名及缴费,并需特别关注报名时间与自制力管理。​ ​ ​​报名资格与材料准备​ ​ 复读生需满足户籍所在地的高考报名条件,携带身份证、户口本、高中毕业证或同等学历证明(如《学业水平测试合格证》)原件及复印件。若仅有初中毕业证,需先通过13门合格考获取同等学历资格

2025-05-11 学历考试

为什么尽量别复读

​​复读虽能提供二次机会,但可能带来​ ​时间浪费、心理高压、经济负担等显著风险​​,且成绩提升并无绝对保证。​ ​ 对于多数学生而言,直接升学或转向其他路径(如职业培训、间隔年规划)可能是更高效的选择。 ​​时间成本过高​ ​ 复读意味着额外投入一年甚至更长时间,而同龄人已进入大学或职场。教育政策与考试内容的变动可能使复读生面临新的学习挑战,导致时间投入与预期回报不成正比。 ​​心理压力倍增​

2025-05-11 学历考试

高考失利复读还是专升本

高考失利后选择复读还是专升本,需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综合考量,以下是关键分析: 一、核心结论 复读与专升本在时间成本和学历认可度上差异显著,选择应基于个人学习能力、心理承受力及职业规划 。 二、具体分析 时间成本 复读 :一年高三+四年本科,共5年。 专升本 :大专3年+本科2年,同样为5年。 时间消耗 :两者总时长相同,但复读期间无其他学业压力,学习更专注。 学历认可度

2025-05-11 学历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