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招投标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旨在规范市场行为、提升透明度和促进公平竞争。以下是主要政策及影响:
一、评标专家管理新规
-
终身责任制
《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于2025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评标专家对评标行为终身负责,退休或解除聘任关系后仍需追责。
-
专业能力强化
增加对评标专家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电子化评标技能等要求,明确采用个人申请与单位推荐相结合的入库方式。
-
远程异地评标
推广远程异地评标等新型组织形式,提高评标透明度和公正性。
二、政府采购改革
-
中小企业支持政策
超过400万元工程采购项目中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份额由30%提高至40%,20余省市区已明确400万以下项目可不用公开招标。
-
暗标评审试点
陕西省试点推行暗标评审,隐藏投标人信息以减少人为干扰,提高客观性。
-
代理机构监督强化
财政部新规要求对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进行严格监督检查,重点核查机构信息真实性、评审场地设施及采购文件合规性。
三、招标模式创新
-
评定分离机制
北京市自2月1日起试行“评定分离”,评标委员会推荐中标候选人,招标人自主定标,减少行政干预。
天津市规定3000万元以上项目必须采用此模式。
-
AI与智能化评标
支持AI人工智能评标、跨省评标、盲抽暗评等新型评标方式,提升效率。
四、其他关键措施
-
全国统一市场建设 :推动CA锁全国互认,优化电子标平台,实现投标人信息互联互通。
-
取消信用分 :改用大数据查围标串标行为,集中整治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
-
政策协同 :财政部试点解决政府采购异常低价问题,通过需求管理和低价审查促进公平竞争。
总结
2025年招投标政策以提升专业性、透明度和公平性为核心,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手段优化流程。企业需关注政策变化,尤其是中小企业可优先享受政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