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集团当前面临严峻的债务与经营挑战,但仍在通过战略调整和资产处置努力化解危机。以下是综合分析:
一、债务危机与流动性风险
-
高负债与短期偿债压力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总负债达9300亿元,资产负债率86.62%,扣除预收账款后负债率82.97%。短期有息负债2210亿元,其中6个月内到期债务816亿元,但货币资金仅284亿元,存在532亿元缺口。
-
融资困难与信用评级下降
尽管2024年获批19笔白名单融资,实际提款仅10亿元。子公司西安建工2024年8月出现26.27亿元中期票据违约,导致母公司信用评级被标普从“B+”下调至“B-”,并出现5亿美元债券延期兑付。
二、法律纠纷与资产处置
-
诉讼缠身
截至2024年底,上市主体涉及被告案件146件,控股子公司785件,主要涉及工程款、商品房预售纠纷,进一步消耗资金和信誉。
-
资产变现与债务重组
通过出售上海绿地万豪酒店(14.88亿元)和与金杯电工以房抵债等方式加速资产变现。2024年上半年负债率微降1.22个百分点,但未根本缓解债务压力。
三、战略转型与市场表现
-
业务调整与新赛道探索
布局“房地产+基建”双主业,探索金融、康养等新赛道,但成效尚未显现。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归母净利润亏损110-130亿元,同比扩大。
-
市场竞争力与行业挑战
作为行业头部企业,绿地曾以高品质住宅和商业项目著称,但近年来受政策调控、市场竞争加剧影响,业务扩张受阻。2024年合同销售面积和金额同比减少,新增项目储备缩水47.83%。
四、员工与组织调整
2020年起员工总数持续下降,2024年区域合并后裁员问题引发欠薪纠纷。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精简组织架构,但具体数据未公开。
总结 :绿地集团当前处于债务重组与战略转型的关键期,需通过资产处置、债务优化和业务调整化解危机。其转型成效尚未显现,市场与内部压力仍较大,需持续关注其债务化解进展与战略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