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排查机制,分阶段整治
以下是农村道路隐患排查方案的综合框架,结合多个地区实际案例整理而成:
一、工作目标
通过系统排查和整治,消除农村道路安全隐患,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排查范围
覆盖全县所有农村公路(县道、乡道、村道)及其沿线附属设施,包括桥梁、隧道、渡口、防护栏、警示标志等。
三、排查内容
-
基础设施状况
-
检查路基、路面平整度、排水系统,识别塌陷、坑洼等隐患点。
-
核查防护栏、反光设施、夜间照明等是否完好。
-
排查桥梁结构安全及警示标志等级。
-
-
管理措施落实
-
审查交通安全教育普及情况,评估驾驶员和居民安全意识。
-
检查农村摩托车、电动车的管理措施。
-
核对隐患排查机制是否定期开展。
-
四、排查方式
-
拉网式排查
-
组织专业团队对所有农村公路进行地毯式检查,重点关注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高危路段。
-
建立隐患台账,详细记录位置、等级及整改建议。
-
-
部门联动排查
-
交通管理部门、公安交警、农村公路养护单位等多部门联合行动,形成工作合力。
-
通过微信群、公告等方式及时向村民宣传交通安全知识。
-
五、整治措施
-
隐患分类治理
-
优先治理重大隐患(如桥梁损坏、严重路基塌陷),再处理一般隐患。
-
采用土方填筑、警示标志设置等临时措施保障安全。
-
-
长效机制建设
-
建立定期排查与整改机制,建议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排查。
-
设立交通安全劝导点,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及隐患排查联动。
-
六、组织保障
-
机构设置
-
各乡镇成立交通管理小组,行政村设立劝导点,明确职责分工。
-
建立县、乡、村三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
-
责任分工
-
交通管理部门负责综合协调与隐患排查治理。
-
公安交警部门负责事故处理与交通安全宣传。
-
农村公路养护单位负责设施维护与整改落实。
-
七、工作步骤
-
准备阶段 (X月X日—X月X日)
-
成立排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方案与排查标准。
-
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排查人员业务能力。
-
-
排查阶段 (X月X日—X月X日)
-
按照拉网式要求开展全面排查,建立隐患台账。
-
对重大隐患进行现场会诊,制定整治方案。
-
-
整治阶段 (X月X日—X月X日)
-
落实“先治理重大隐患后一般隐患”的原则,设置临时防护设施。
-
对已治理隐患加强监管,防止复发。
-
-
评估与反馈
-
对整治效果进行评估,形成工作报告。
-
反馈隐患排查治理经验,完善长效机制。
-
通过以上方案,结合定期排查与动态管理,可有效提升农村道路安全水平,保障群众出行安全。